视觉中国供图
当《机器猫》已经改名《哆啦A梦》
白简简
当有的小男生为《龙珠》《圣斗士星矢》的各种招式谁厉害争论不休时,我只想拥有一个机器猫。
当00后的表妹说,她喜欢看《哆啦A梦》,我很激动地觉得作为80后,终于和年轻人有了共同语言,然而一秒钟后我伤感地反应过来,原来“机器猫”已经“改名”好多年了。
当她去电影院看哆啦A梦的大电影作为娱乐时,我是作为怀旧,毕竟,我童年记忆中的机器猫,只有一册册漫画和一集集动画片。后者在没有视频网站的年代往往无法尽兴,所以,《机器猫》漫画成了我童年的最佳记忆之一。
看漫画,在当时大部分家长看来,都不是一件正经事,所以主要在学校里完成。每次有了新书,我往往用一天的课余时间就能看完。那时候在班级里,同学们的娱乐媒介不多,没有社交媒体,没有视频网站,只有书;传播渠道也很原始,口口相传、物物交换。
但这一点儿也不妨碍我们构筑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系统,书非借不可读,这在我们看《机器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原因很简单,漫画太多,而小学生的零花钱有限,不可能买全,“共享漫画”就在班上流传开来,几乎每个人都会有几册,但每个人都会看过几十册。能第一个借到最新一册的《机器猫》,那说明你在班中有着相当稳固的群众基础。
平面黑白画风的《机器猫》漫画,看画面其实一点儿也不酷炫,纯粹靠情节取胜。以至于后来看到彩色立体的大电影,我还有点不习惯,有一种我只想玩旋转木马你却让我坐过山飞车的惶恐。
《机器猫》最吸引人的点,无疑是掏出一个来自未来的新发明,就能瞬间解决当下任何不愉快的境遇。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一部“爽剧”,堪称“穿越”戏的鼻祖。
当有的小男生为《龙珠》《圣斗士星矢》的各种招式谁厉害争论不休时,我只想拥有一个机器猫;当有的小女生为《美少女战士》的发型和变装着迷时,我只垂涎机器猫的那个口袋。在还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的年纪,我觉得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只是渐渐地,80后对《机器猫》的讨论,开始走向现实主义:大雄那么没用,为什么能娶到静香?小夫家到底有多少钱?哆啦A梦里为什么家家住别墅……《机器猫》的漫画作者之一藤子·F·不二雄已经于年去世,恐怕他也无法回答这些问题。
不过,后来我又发现,梦想还是要有的:“万能制造机”,不就是3D打印;“显示行踪的徽章”,不就是我们现在每天都用到的GPS定位;还有那个自动打扫卫生的机器人,如今的扫地机器人早已成了常用电器……
每当哆啦A梦的大电影上映时,电影院就会迎来一群不那么年轻的观众。大银幕上的主人公仍然是那几个,故事也仍然是“套路”,或者说“经典叙事”。但看到开头就能猜中结尾的故事,所拥有的魅力在于,让我相信有些东西是永恒的,比如,爱,比如,陪伴——无论它叫机器猫还是哆啦A梦。
---------------
《滚蛋吧!肿瘤君》:熊顿直接成为电影女主角
李丹萍
在熊顿的世界里,癌症没能和绝望挂起钩来,各种治疗不过游戏般的“打怪升级”罢了。
记得电影《滚蛋吧!肿瘤君》一经上映,便引发热潮。影片根据作者熊顿同名漫画改编,对我来说,这个名字还有着特别的意义。
我从多年前就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