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旋转机 >> 旋转机前景 >> 南开大学团队为冬奥机器人形韵铸魂
2月2日,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活动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进行,而传递过程中,也不乏天津元素的身影。在南开大学薛义教授团队与合作科研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两款机器人在水下完成火炬交接传火,书写了奥运火炬传递的新篇章。
在冬奥火炬水下传递环节首先出场的水陆两栖机器人,从外观上看很像一颗冰壶。它手持燃烧着的火炬,沿冰壶赛道旋转滑入冰洞口。与此同时,水下机器人也做好了准备,它的机械臂紧紧握住火炬,不断向水陆两栖机器人靠近,并在10秒钟内准确接过火种,完成了传递。奥运历史上第一次机器人间的水下火炬传递,展现了北京冬奥一起向未来的理念和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愿景。而这两款机器人的外形、样貌以及神态,全部是由来自南开大学的薛义教授团队设计完成的。
薛义
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
数字创意和智慧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像冰壶,一个像一个椭圆形的一个,应该算是机器的一个大的构件,然后突然变得有了神韵。通过色彩的流动,图文的流动,然后又跟火炬的那个银色红色的串联,所以完全形成一个整体,就是它整个的韵律感、神韵感,还有运动的那种灵动性,马上就能展现出来,这是我们做的工作。
薛义教授团队此次应邀协作上海交通大学和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完成了共九款冬奥会机器人的“智形”设计。从去年7月底开始,他的团队历时近半年时间,深入研究了不同原型机的功能与结构、形态与运动特点、为冬奥火炬传递和运动机器人形韵做了系统设计。除了已经亮相火炬传递的两款机器人外,其他几款各具特色与功能的机器人也将陆续在冬奥会冰雪运动和冬残奥会展示服务中亮相。
薛义
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
数字创意和智慧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后面实际上做的几款机器人,它的形体变化特别多,当然结构也就复杂。所以我们在其他的几款里面更多的考虑了它们的形体,就这个外形跟神韵的关系,所以如何把它结合的更好,把它既考虑的是一个科技感非常强的,一个人工智能,同时又把一些人的灵性的东西赋在上面。
自己的作品以这样一种方式参与到冬奥会之中,这不仅是薛义教授团队的骄傲,同时也是属于天津这座城市的荣光。薛义教授也希望通过这次机会,未来将更多的天津设计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向更多的人展示天津的文化软实力。
薛义
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
数字创意和智慧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其实天津的设计应该是很好的,其实我们应该作为一个城市,我想这方面应该要很好地强调天津的设计。其实我们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要把天津的设计做得更好,让它推广的更多,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天津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