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旋转机 >> 旋转机发展 >> 柴胡桂枝干姜汤少阳病而又兼见阴证机转者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分享点击“转发”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特点及配伍规律分析
李晶晶,纪家涛,刘煊,岳小
摘要:目的基于验案分析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特点与配伍规律。方法检索瀚堂典藏中医药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古今验案,用频次法计数文献中各验案的主要症状及用药情况,用因子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其方证特点和用药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篇文献,获得古代验案9个、现代文献验案个。常见症状变量的因子分析显示,柴胡桂枝干姜汤验案症状可以分为少阳胆郁气滞症状、脾虚消化道症状、津液代谢失常湿盛和全身阳气不足症状4类;分层聚类分析显示,少阳郁滞、胆胃失和挟湿以及少阳郁滞、肝脾不调是其汤证的主要病机,兼见阳气不足表现。从用药情况来看,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药物的使用频次最高,同时多配伍健脾、和胃、养血、安神之品;药物变量分层聚类分析显示,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药物在用药中占绝对优势,聚为独立的一类;陈皮、党参和半夏聚为一类,发挥补虚和胃降逆化饮除湿作用;茯苓、泽泻、白术、白芍、当归和龙骨聚为一类,发挥益气养血、健脾利湿之功。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主证以少阳郁滞、脾胃失调、津气不化为特征,临床又有少阳兼胃气不和与少阳兼太阴不足的细微差别,用药上应灵活加减变化。
关键词: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中药配伍因子分析分层聚类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和《金匮要略》的附《外台秘要方》[2]。古今医家对其主治及病机争议颇多,本文基于文献分析,从柴胡桂枝干姜汤古今验案入手,探讨其方证特点与配伍规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收集
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方)”为关键词,在瀚堂典藏中医药文献数据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