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旋转机 >> 旋转机资源 >> 库页岛第301号岸防炮兵阵地配备驱逐舰主
今天要介绍的是库页岛上的第号岸防炮兵阵地。
这个岸炮阵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在库页岛南端的克里永角建造的,主要武器就是B-13-3S型mm岸防火炮。这种火炮是当时苏联海军驱逐舰的主炮,中国海军“四大金刚”就装备了这种舰炮。不过,这个岸防炮兵阵地已经废弃,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却值得好好探究一番。
随着二战结束,苏联从日军手中收复库页岛,为了封锁科萨科夫海军基地的入口,在该岛的最南端克里永角建设了一个强大的防御体系。苏联利用了日军修建的防御工事,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分为两个侧翼阵地,主要由两个mm岸防炮兵阵地和两个连的坦克炮塔阵地组成。其中之一就是本文介绍的第号岸防炮兵阵地,配备四门B-13-3S型mm岸防火炮。炮兵阵地上的所有炮台都通过一个地下走廊连接起来,内部有主弹药库和各种补给物资。这些炮台的指挥观察所都是在日军设立的相同设施上改造的。
在苏联时期,这些岸防炮兵阵地负责封锁从日本西南方向进入科萨科夫海军基地的航线。后来,苏联又派出驻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第独立岸防导弹团,加强这里的防御力量。部署在克里永角的苏军岸防部队在苏联解体后解散,在非军事化过程中,岸防火炮被拆毁,但有部分保留下来。
尽管来到这里路途遥远,但抵达现场还是感觉非常值得。
这是第一个炮台,岸防火炮依旧矗立在原来的位置上。
年,苏联海军开始装备B-13舰炮,与之配套的是B-13-1S护盾炮塔。这种舰炮就是十月革命前研制的B-7型mmL/55舰炮的基础上制造的,成为当时该口径最强大的火炮之一,不仅用于驱逐舰的主要舰炮,还当作重要的岸防火炮。这种火炮发射的弹药威力非常大,弹丸重33.5千克,初速米/秒。
年,苏联开始装备B-13-2S炮塔,改装了之前存在的所有缺点。年,开始生产新的B-13-3S炮塔,与之前的型号相比,采用了一种改进的装弹机。
第岸防炮兵阵地配备的都是这种火炮。
像这样的火炮,这个阵地上共有四门。
之所以称之为炮台,是因为这种岸防火炮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平台上,可以°旋转。
同时,钢筋混凝土结构提供了一道胸墙,可以保护炮手的安全。
尽管网络上很多消息称,第岸防炮兵阵地是被炸毁的,但现场看到B-13-3S炮塔保存完好,只是炮闩不见了。
这里所有的机构都可以运转,转动手轮,炮塔可以旋转,火炮可以俯仰。不要说炸毁了,拆掉炮闩时,那些炮兵都是小心翼翼完成的。看来他们对这些火炮很有感情,舍不得将其炸毁。只是拆掉炮闩,让它无法射击。
炮台侧面供应炮弹的小窗口。
为了防止渗透的敌军靠近炮台,这里还设置了两个机枪火力点。
其实就是碉堡,封锁炮台的入口。
炮台入口是下沉式的,进入之后就会发现长长的地下通道。
这里是通往机枪火力点的房间。
通过顶部的钢铁盖板,可以看到圆形的碉堡内部。这个碉堡配备了四个射口内部还有钢铁结构,防止跳弹进入射口。
通往炮台的出口,旁边就是供应炮弹的小窗口。
炮台两侧有弹药库。
弹药库有钢铁制造的大门。
大门已经锈迹斑驳,内部有架子,用于存放炮弹。
沿着地下通道继续向前走,前往下一个炮台。
途径一个弹药库,这里现在全是碎木头,应该是丢弃的弹药箱。
从设计图可以看到,第岸防炮兵阵地长米,由于地下通道是曲折前进的,因此要更长一些。
这是另一座更大的弹药库,应该是这里的主弹药库。
第岸防炮兵阵地共有两座这样的主弹药库。
继续沿着地下通道前进,这里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转折,防止爆炸冲击波伤害太大范围。
抵达第二个炮台,沿着照片左侧的楼梯就可以登上炮台。
炮台附近的通道上同样有弹药库。
这个弹药库比较简单,类似一个壁橱。
通往炮台的通道。
这里有环绕炮台的走廊,墙壁上还有电气设备。
通过炮台周围的小窗口,可以向炮台提供弹药。
这个炮台上的火炮被整体拆除,只留下了混凝土地基和固定螺栓。不过,这样可以很好地看清炮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个岸防火炮被整体搬到南萨哈林斯克的光荣广场,成为那里的陈列品,我们随后将前往那里看到它。
走廊顶部还有通风口。
又来到一个炮台附近,照例这里还有存放炮弹的小型弹药库。
通过环形通道的小窗口,可以看到第三门岸防火炮的残骸。
火炮已经完全瘫倒在炮台上,成为一堆废铁。
没有找到爆炸的痕迹,应该是被切割拆毁的。
仔细查看,所有的金属部分都保留在这里,就是说只是纯粹执行了拆毁任务,没有回收废金属。
那么威风的岸防火炮如今变成这个样子,真是很难受。可以看到炮台地面也被破坏,露出长长的固定螺栓。
很少会有游客来到这里参观,许多当地人都不知道它们的存在。
如今,曾经保卫海军基地的岸防火炮就这样锈迹斑斑地躺在杂草丛中。
这样的景象实在令人哀伤。
炮盾被拆解,可以看到旋转机构。
支撑火炮耳轴的上架躺在一边。
我们继续向前,即将到达第四个炮台时,又看到了小型弹药库。
第四门岸防火炮的破坏程度比第三门还要严重。
火炮与炮盾完全脱离。
炮盾已经完全拆毁,不过火炮保存还算完整,看到了炮闩还在原位。
炮管前部搭在炮台四周的胸墙上。
大部分的油漆已经风化,钢铁开始生锈。
可以看出,炮盾容易被拆解,火炮则很难拆毁。
我们沿着原路返回,外面到处都是灌木丛,反而难以通行。
通往第一个炮台的出口。
炮台出口已经被杂草覆盖。
还是第一个炮台保存最完整。
为了展示这门岸防火炮的可动性,同伴调节了火炮的俯仰角度。
炮盾很薄,只能说提供一种心理层面的保护作用,防低速破片还可以,其他的就不要想太多。
二战前,苏联武器设计方面,以火炮最为突出,多款火炮都是世界先进型号。
当然包括B-13系列舰炮,不仅性能出色,外形也非常漂亮。
将这种舰炮当作岸防火炮,也是许多国家的传统。
最后,来到南萨哈林斯克的光荣广场,这里展示的火炮就是从第岸防火炮阵地拆下的。
顺便说一句,黑色的石板上写着这门火炮是年制造的,也就是说它原来是B-13-2S,后来升级成为B-13-3S。
库页岛作为苏联远东地区的战略要地,有很多当年修建的防御阵地。随着苏联解体,不少已经废弃,等待我们去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