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旋转机 >> 旋转机前景 >> 导气结构,枪管后座,枪机后座,扯扯常见的
估计诸位喜欢看轻武器的哥们对什么导气式原理啊,枪管短后座原理之类的名词特耳熟。但对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或就有些懵,那么今天就普及一下目前主流的三种自动原理大类,然后随便扯扯适用于什么枪种。当然,熟知枪械的大佬可以无视。
枪管后座:
这也是最早的枪械自动原理,年,美国人马克沁创造了枪管后座原理,并且造出了第一挺正儿八经意义上的重机枪——马克沁机枪。从此之后,打仗抱团冲锋成了找死的最佳途径。
这种原理的特点是枪管和枪机通过子弹发射的后坐力一起往后退,退到一定程度之后枪管复位,枪机继续往后,完成退弹,然后又通过后面的复进簧复位,完成进弹,闭锁。这结构优点是比较简单,管你弱鸡9mm手枪弹还是12.7mm大口径机枪弹都能用这种自动原理。但缺点也能摆一箩筐,主要都是枪管会动带来的,比如进沙子影响枪管后退会导致卡壳啊,会动的管子不能上刺刀,会动的管子会影响子弹出膛的一致性——也就是精度比较差;要等枪管子复位导致射速也不咋地。↓M2老干妈
常见的枪管后座原理的都是一些对精度没啥要求的,比如重机枪,手枪什么的,尤其是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手枪都是这个原理;另外MG42也是这个原理,为了解决射速问题,它在枪口这里设计了个集气助退器,让燃气更有效的退管子。↓MG42
当然它的细分很多,总的分成常见于枪械的枪管短后座以及常用于炮的炮管长后座,枪管短后座的也可以分什么倾斜枪管(比如)、旋转枪管(比如92式)、直接后退(比如瓦尔特P38),总之只要发射的时候,枪管子跟着枪机一起被子弹的后坐力推动了,那就是枪管后坐式。
枪机后座:
这也叫自由枪机式,这比枪管后座结构还要简单一些。只动枪机不动管,枪管永远是固定的,靠子弹时候的火药燃气反冲,推着弹壳,弹壳再推着枪机往后退壳,复进簧再带着枪机复位。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真的再简单不过了....缺点也是一大堆,比如闭锁力量全靠枪机和弹簧,所以密闭性差,而且基本还都用开膛待击的原理,枪机动作也大,因此连射精度感人,而且缺乏可靠的闭锁导致它不能用大威力的子弹,因此基本也就一竿子打手枪弹的冲锋枪在用。
但是它不靠谱的原因是主要出在闭锁上,所以后来有一些延迟闭锁的改进,比如法鸡FAMAS上用杠杆延迟开锁,德棍的G3、MP5什么的用上滚轮延迟开锁,这种改进基本解决了在枪膛压力最高的时候保持闭锁,等膛压降低了才开锁,保证了单发时候的精度,然并卵的是成本也增加了,可靠性也降低了。咱们把这种增加了延迟闭锁装置的自由枪机叫做半自由枪机。↓滚珠延迟开锁,是不是和MG42很像?对,这就是德棍G3/MP5上用的
导气式:
这种原理是目前步枪和半自动狙最常用的结构,分成两个大类,一种是直接气吹式(AR),一个是活塞式(AK/SCAR)。直接气吹式通过一根导气管,把火药燃气吹入回枪机那边,靠这股爆炸性的火药燃气把枪机往后推。活塞式则是在在枪口导气孔那边塞个活塞,然后火药燃气推动活塞,活塞连着活塞杆带动枪机往后。我觉得还是丢图说的清楚一点...下面这个是AR的气吹
这种结构省掉了活塞和活塞杆子那套零件,结构简单,而且还轻便,后坐力也小。但这种开放式的吹气很容易让质量不好的火药燃气弄脏枪机,导致复进不到位、开闭锁卡住之类的毛病。越战早期的M16就吃够了这个苦。
在说下活塞导气,AK这类长活塞和枪机是一个整体,而且为了增加可靠性,弄了又重又长的活塞杆增加质量用以确保退壳和进弹顺利。但又是因为活动的零件又多又重,全自动时候楞大一个枪机来回摩擦,会让枪抖的和水里捞出来的狗一样。所以现代一般都用下面这种短活塞
短活塞相对比长活塞精致的多,加工工艺和拆解保养比较复杂,但相对长活塞,这货的零件运动要小,连射精度也要靠谱的多;可靠性上也比直接气吹靠谱的多。因此现代许多既要满足高精度,又要满足恶劣环境下可靠性的枪都是这种结构。比如HK,SCAR,AUG,95式之类。
总的来说吧,以上三种原理其实都适合运用于不同用途的武器,咱不能说那种最好。比方枪管后坐的玩意虽然精度不咋地,但机枪和手枪本身对精度要求也不大,而且枪管短后座还能把后坐力让枪管和枪机承担一部分,射击的时候更稳。自由枪机的精度也不咋地,威力也不咋地,但便宜啊...加上一些延迟开锁的装置之后精度也不就上来了么。导气式虽然贵,但准啊,可靠啊,能承受更高的膛压啊。所以嘛,什么枪用什么原理,什么环境作战设计什么枪。我更想说的,给枪做个排名这种事儿很蠢,毕竟每一种武器都是在特定环境下设计的,因此不能光从几点说好坏。但烂枪还是能排名次的...比如南部,比如邵沙,比如L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