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旋转机 >> 旋转机优势 >> ZD6转辙机疑难问题分析
ZD6转辙机疑难问题分析
一、自动开闭器拐轴损坏原因分析转辙机在运用过程中有时出现自动开闭器花键拐轴损坏问题,拐轴在什么情况下如何损坏的很难弄清楚,就这一问题阐述如下:下图是自动开闭器的结构示意图,当检查柱因各种原因不能提起,此时如果操动道岔势必要损坏自动开闭器。1.动作过程:电机启动后起动片旋转(见下图),速动爪滚轮带动速动爪抬起推动调整架,通过连接板使拐轴旋转再让动接点支架同轴旋转,带动挂在支架上的检查柱抬升,转辙机实现解锁过程。2.花键拐轴损坏原因分析。自动开闭器在设计时考虑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在系统中设计一处最薄弱环节就是花键轴,当表示系统卡阻时唯一损坏的就是花键轴,同时无法给出表示。损坏结果是花键轴“扭麻花”。3.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造成花键拐轴损坏唯一原因,就是检查柱因故无法抬升时启动搬动道岔。归纳起来有几种情况,一是基本轨横移过车时轨距变化造成缺口“瞎缝”这时排路或搬动道岔;二是缺口调反后盲目搬动道岔;三是配合工务拨道、改轨距时没有将道岔放在四开位置。4.花键拐轴损坏不严重时,因不影响表示电路正常工作,很难发现花键拐轴轻微变形。但也不是没有检查手段,因转辙机出所时已经标调,当发现二三排接点变浅时绝不能盲目调整,一定要查明原因。一是排查检查柱是否“蔫打”;二是看接点深度调整螺丝是否松动;三是看拐轴与动接点的角度是否变大(如下图)。总之,大家对自动开闭器结构原理要熟悉,关键环节要抓住,一是配合工务岔区起道、拨道、改轨距作业必须将道岔四开;二是基本轨横移等结合部病害要及时整治;三是道岔大修及更换转辙机等调整缺口作业一定要谨慎。二、ZD6转辙机接点反弹(吐接点)的原因分析ZD6转辙机在运用过程中“吐接点”现象时有发生,危及行车安全。那么接点是怎么吐出来的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1.ZD6型转辙机是通过减速器降低电机转速来增加力矩,再通过齿条块变旋转运动为直线运动来转换道岔,在减速器与输出轴之间还有一个摩擦联结器。它的作用有两个,一是道岔因故不能转换到位时使电机空转防止电机停转烧毁;二是当道岔转换到位电机断电后机械的惯性能量在此消耗,实现动力源与负载的软连接。2.《维规》规定:道岔转换终了摩擦联结器应稍有空转,这个空转就是为了消耗电动机高速旋转的惯性能量,如果摩擦电流调整过高摩擦力过大甚至“抱死”,相当于主轴与动力源成为刚性整体,当道岔转换完毕,动力源的惯性能量通过主轴上的止挡栓撞击机壳上的止挡桩而反弹,动力源的能量只能通过反转来消耗,起动片必然顶开速动爪带动动接点向外吐出,完全吐出时就会失表示。为了更好地理解摩擦联结器作用原理,我们设计了一个模型(如下图),如果靠惯性旋转的模型系统突然在“止挡”处受阻,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当摩擦联结器抱死时,“惯性轮”会带动输出轴反转;二是当摩擦联结器摩擦力适当时,输出轴停止转动而惯性轮继续旋转几圈后停转。这个试验模型很好的诠释了摩擦联结器的作用机理,接点反弹原因也非常简单了。3.接点反弹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负载过轻,电机旋转速度过高所累积的能量也越大。因此道岔密贴力不能过小,我段要求B机密贴杆必须吃劲就是这个道理。综上所述,我们在日常巡检中,逢岔必扳,逢扳必测,超标必调,适应性调整是确保道岔安全的法宝,没有捷径可走。特别是秋冬季节,要结合气温变化把电流调整到下限。在道岔扳动试验时倾听解锁声音,判断密贴力是否过小。开盖时观察速动爪滚轮应在起动片凹槽中间,滚轮与凹槽斜面接触时,一般就有吐接点的趋势了。总之摩擦电流过大、密贴力小是接点反弹的两个根本原因,大家懂得了这些道理,在日常维护中才能用心去做,安全也就有了保障。三、如何理解道岔密贴力调整适当?为了确保尖轨与基本轨密贴,《维规》规定内锁闭道岔密贴力调整的标准是2mm锁闭4mm不锁闭。但执行《维规》标准决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状态不好的道岔,强行调整4mm后患无穷。当基本轨存在横移病害时,为了确保4mm指标势必增加道岔密贴力,但道岔病害是不稳定的,稍有变化必然发生卡口故障。另外密贴力过大易发生机内不解锁故障,为防止轨距突然变化或基本轨位移,造成转辙机解锁困难,要求ZD6转辙机齿条块上的锁闭圆弧及削尖齿处涂抹航空润滑脂经常保持油润。我们在道岔扳动试验时注意倾听解锁“砰”声不易过大,开盖检查时如果发现锁闭圆弧处有铁屑都是密贴力大造成的应立即整治。因此密贴力调整要因地制宜,大多数没有病害的道岔要严格按《维规》标调,对存在基本轨横移、尖轨反弹的道岔不能强行调整密贴,而是做适应性调整并及时通知工务进行整治。病害未消除前盲目调整达标,即掩盖了工务病害又易引发故障。但密贴力调整必须达到尖轨宏观密贴,这是底线,尖轨与基本轨间隙的标准是内锁闭道岔尖轨尖端不大于1mm,竖切段不大于2mm。外锁闭道岔尖轨尖端不大于0.5mm,竖切段不大于1mm。在这里要明确一下:尖轨尖端是指道岔第一连接杆至尖轨尖段,从第一连接杆到后部均为竖切段。四、转辙机表示缺口变化原因分析转辙机内表示杆与外表示杆相连,用来反映道岔位置和密贴状态,表示缺口一旦调整完毕,理论上是不变化的,但在实际使用中个别道岔缺口间隙不稳定,严重的造成卡口无表示。什么原因造成卡口呢,就这一问题讨论如下:1.工电结合部病害是造成转辙机卡口的主要原因。1)基本轨横移框架不稳定,主要原因是工务轨撑存在“三道缝”,框架结构不稳定,特别是牵引点处轨撑必须消灭“三道缝”,当横移超过1mm时极易造成卡口故障。2)尖轨反弹密贴力大,尖轨跟端异径螺丝失效、轨向不良都可能造成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致使尖轨密贴力大,同样造成尖轨位置不稳定造成卡口无表示。3)方钢销子旷动尖轨动程变化。工务方钢销子极易磨损旷动,造成尖轨基本轨密贴状态不稳定,是造成卡口故障的重要原因。方钢销子旷动不应大于1mm。4)尖轨基本轨肥边,同样造成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变化,肥边大于1mm时,就能造成卡口故障。2.表示系统的销轴旷动。表示系统中的各部销轴磨耗,其累加的旷量超过0.5mm时造成卡口无表示故障。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