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旋转机 >> 旋转机优势 >> 2006年,江滔创立了大疆
曾经深陷舆论风波的大疆。掌舵人汪滔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曾评论道:“我认为这些并不是什么大事。”因为他的人生一直都在乘风破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汪滔出生于年,是浙江杭州人。
汪滔的父亲是工程师,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喜欢科技类的小发明。
读四年级的时候,汪滔读了一本有关直升机探险的漫画书,开始对航模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有一次,妈妈看他又蹲在航模前鼓捣,着急地大声提醒儿子要多花些时间在课业上。
汪滔回答道:“我才不做一天到晚只读死书的书呆子呢!我的人生要跟别人不一样,我现在就在为以后做准备。”
汪滔的父亲和寻常家长有些不同,他并没有把分数作为要求儿子的标准,对于儿子的兴趣爱好一直很支持。
一个开明的家长往往更善于激发孩子的潜力。学生时代的汪滔成绩并不算突出,但是却拥有很强的思维与动手能力。
年,汪滔从华东师范退学,那一年他大三,还有一年就能拿到本科学历。这个决定曾遭到母亲的激烈反对,关键时刻,父亲的支持再一次起到了重要作用。
退学后的汪滔申请过麻省理工等多所世界顶级高校,但是最终都被拒绝,最后选择了去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电子及计算机工程。
即使是天才,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也不能一帆风顺。之前的应试教育并不适合汪滔这种创新型的人才,用他自己的话说,“以前的游戏规则不适合我”。
直到大学时期,他才有条件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他的天赋得以激发。
年,汪滔面临毕业课题的挑战。他决定研究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还找了两位同学说服老师同意他们的研究方向。
汪滔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正是他儿时对直升机的最终幻想——能够按照人的指示在空中随时停留。
然而经过大半年的努力,这个课题还是以失败告终了。本科毕业时,学校勉强给了他一个C。不甘心的汪滔想要再试一次。
就在这时,汪滔的导师李泽湘发现了这个学生的潜力,在他的引荐下,汪滔最终进入了研究生班。
读研期间,汪滔重新改造了自己的毕业设计,没日没夜地在宿舍鼓捣,经过不断的尝试与失败,最后成功让飞机起飞并悬停在空中,并在一次比赛中获得奖项。
初尝胜利的甜头让他萌生出了将无人直升机进行商业化的想法。
踏出创业的第一步年,汪滔一边在香港科大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一边和当初一起做毕业设计的两位同学筹集到了万元港币创立大疆公司(全称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
95%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创业都以失败告终,汪滔在创业初期也经历了一段“一没钱,二没人”的困难时光。
公司成立之初只有五六个人,地点在深圳的一间不到20平米的民房里,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
来找工作的人,推开门看到这样一个小作坊,扭头就走,连进去都不愿意。
早期的两个合伙人也因为工作、留学等原因相继离开,公司基本靠汪滔一个人维持着,做出的产品也只在航模爱好圈里出售。
汪滔在后来回忆起这段时光时曾说:“以我的经验,公司如果没有特别大的起色,两年是一个人耐心的极限。其实很可惜。”
之所以说可惜,是因为两年后大疆迎来了转机,并且很快一路披襟斩棘,走向巅峰。
8年,恩师李泽湘再一次向汪滔伸出来援手,他为大疆引荐了很多自己的学生,解决了燃眉之急。
虽然人力短缺的问题解决了,可是汪滔依旧没有一丝的松懈。他常常手把手教授新员工无人机的理论,在办公室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熬夜也是司空见惯。
有时候半夜想到什么点子,他会立刻打电话给团队的其他人。
汪滔对细节的追求到了让人咂舌的地步,无论是一颗螺丝拧的松紧度,还是防止松动的螺丝胶强度,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错误。
在他的努力下,大疆在8年推出了飞控系统XP3.1,成功做到让让模型飞机无人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停留在空中。
这款新产品让大疆走出了困境,开始在业内打响了名头。
8年汶川地震期间,大疆研发的无人驾驶直升机系统在救灾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无人机在人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大显神威,盘旋于在受灾地区上空,拍摄了上千张珍贵的灾后照片,为快速评估灾区地面、河道及设施所受的破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自此,“大疆”开始了腾飞之路。
在不断创新中前进汪滔不仅是个埋头苦干的技术性人才,还颇具敏锐的商业头脑。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意识到大疆不应该局限于一家科技开发公司,而是能进一步发展为一家提供商业用途的无人机成品厂商。
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汪涵带着公司员工把在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上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多旋翼飞行器上,并从年开始不断推出多旋翼控制器、多旋翼飞行器、轻型多轴飞行器等众多飞行控制模块。
年9月,大疆的新一代飞控产品Aceone成功穿越了珠穆朗玛峰,顺利完成实地航拍测试。
到了年,大疆已经能够独立制造一架完整的无人机所需的所有元素——软件、支架、螺旋桨、平衡环以及遥控器。
技术上取得突破的同时,大疆的商业化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年1月份发布的“大疆精灵”,以简单易用的优势成功打开了国内非专业无人机市场。那时热播的亲子综艺节目用到了大疆的产品作为航拍设备,堪称大疆无人机最好的广告。
汪滔采取了“廉价多销”的市场策略,大疆产品的定价大约是国外同等成品的一半。各种型号的小型直升机系统售价在12万一25万元之间,远低于国际同行。这个策略后来经过市场检验十分成功。
年,大疆的员工人数已经扩张到了千余人,销售额达到8亿元,其生产的无人航拍飞行器材占据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和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
当年末,一条“深圳某公司年终奖十辆奔驰”的消息在各大论坛疯转,引发无数打工人的艳羡,新闻的主角正是大疆公司。
汪滔的想法很简单,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很高,他们的压力自然也很大。但是即使如此,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员工在过年回家时能和父母骄傲地说一句:“看,我在这个公司工作还不错吧?”
汪滔带领下的“大疆”,以创新和原创作为基本理念,走在了产业革命的前端,重新定义了“中国制造”的内涵。
中国无人机飞往世界大疆自成立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大量粉丝,连苹果联合创始人StephenGaryWozniak都是其中之一。每次收到大疆纪给他的试用新产品,Stephen都非常高兴。
如今的航拍无人机已经不再是部分人的小众爱好,而是运用到了科研和生活的多个方面。在地形勘测、农作物监测、影视剧拍摄、户外运动等各个领域,都存在巨大的应用市场。
比如美剧《神盾局特工》、《国土安全》、《权利的游戏》的一些镜头,就是用大疆无人机拍摄的;年的金球奖颁奖典礼,使用大疆无人机实时传送画面;美国的农场主利用无人机监测麦田;尼泊尔大地震发生后,救援人员依靠无人机绘制受灾区地图。
古语有云,人怕出名猪怕壮。大疆在横扫全球的同时自然遭受到了同行的狙击,比如法国的无人机厂商Parrot、美国的3DRobotics,还有一些国内的山寨品牌,都想从这个利润巨大的新兴市场分一杯羹。
然而相比于竞争对手带来的压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制裁对这家中国巨型企业的影响更引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