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翼机是一种没有尾翼且机身的主要部分隐藏在厚重机翼内的航空器,早在上世纪初,世界上的几个军事大国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而美国的诺斯洛普公司无疑走在了最前列。该公司创始人杰克·诺斯洛普在年第一次接触到这种独特设计之后就立即被其吸引,他认为如果全翼机能够大范围普及的话一定会成为世界航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他和他的设计团队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也确实成功造出了包括N1M验证机、XB-35原型机在内的试验型全翼机,证明了该型飞机的可行性。与此同时,纳粹德国也在这方面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他们甚至造出了一款十分接近实战的全翼战斗机;在德国战败后,诺斯洛普公司迅速招揽了大批德国科学家,并在吸收了他们的研发经验之后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刻苦钻研。到了冷战时期,美军开始加大对战略轰炸机的投入,诺斯洛普公司拿出了他们准备已久的YB-49项目,可惜的是这种布局远远超出了当时的科技水平,最终没能被选中。事情的转机发生在七十年代末期,随着战斗机领域的不断进步人类开始将隐身性能作为先进战斗机必备的特点,全翼机布局的优势瞬间被放大;在美军提出新一代隐形战略轰炸机的研发计划时,积累了大量经验的诺斯洛普公司毫无悬念地赢得了研发资格,B-2轰炸机的研发项目就这样在绝对保密中展开了。一、B-2轰炸机的研发历程作为美军的首款隐身战略轰炸机(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隐身战略轰炸机),军方高层早在B-2项目诞生之初就对其抱有很高期望,他们期待这款轰炸机可以胜任美国空军的穿透攻击任务,比如在战争中深入敌方领土进行包括投掷战略核武器在内的各种攻击行动。年深秋时节,诺斯洛普公司在成功击败Lockheed、洛克威尔等多家著名航空公司之后成为B-2项目的主要制造商,不过这一项目与该公司负责过的其他军方项目都有所不同——为了保持对死对头苏联的绝对技术优势,军方要求新型战略轰炸机的研发项目必须在绝密的情况下进行,这一项目也成了继原子弹项目之后美军保密级别最高的武器装备研发工程,可见军方对这种轰炸机的重视程度。为了满足保密要求,诺斯洛普公司专门在洛杉矶郊区购买了一套闲置多年的工厂,并在军方的协助下将其改装为一座密不透风的保密工厂,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座工厂都会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处于军队和安保人员的监控之下,据军方统计,仅B-2严防项目花费的保卫费用就超过20亿美元。与此同时,虽然B-2项目名义上由诺斯洛普公司全权要负责,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成功率,美军集中了全美国最顶尖的研发、生产力量来为B-2服务——除了诺斯洛普的研发团队之外,波音公司、Hughes飞机公司、通用电气航空甚至是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均参与了这款轰炸机的研发与生产工作,可以说,B-2无疑是处于当时世界航空领域金字塔顶端的存在。据了解,为了研发这款飞机的钛合金制飞翼后中段、燃油系统以及武器发射系统,仅波音公司就增加了至少一万名员工作为此项目的补充;而负责飞翼中段铝钛合金/复合材料结构的LTV公司也为此专程雇用了四千余人。在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后,B-2战机的第一架原型机终于横空出世并得到了军方的认可,他们初步计划采购至少架作为对空苏联的核心空中力量,不过随着苏联的解体,军方最终将采购数量降至21架;年,首批6架B-2轰炸机正式投入美国空军服役,并在新世界到来之前全部交付完毕。这款武器是美军阵中毫无疑问的“珍稀物种”,除了造价昂贵(单架造价24亿美元,足够造出30架F-35A战机)以外,它还是F-35战机服役之前世界上仅有的两种有能力进行对地攻击的隐形战机之一。二、“幽灵轰炸机”的整体设计特点在气动外形方面,B-2采用了最先进的全翼机布局,不同于传统的飞机设计,这种没有控制翼面的布局可以有效降低战机飞行时的阻力与本身的重量。不过全翼机为了更好地将机身隐藏于机翼之中,其机翼比传统飞机要厚重很多,这会对战机的飞行造成负面影响——这一点在战机保持低速飞行时显示出的弊端倒还不是很明显,然而当飞机速度接近音速时机翼上相对较厚的那部分就会产生巨大的阻力,这使得全翼机对阻力更加敏感;除此之外,在高速状态下全翼机还可能出现马赫下附的问题,也就是当飞机飞行速度超过临界马赫数后飞机升力中心会出现后移—前移—后移的变化过程,这会让战机产生低头力矩并向下俯冲,对驾驶造成很大的不稳定因素。B-2的研究团队花费了很大一番功夫才搞定了这个问题,不过话说回来,在B-2项目中优异的气动外形并不是最值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