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机

国标旋转电机热评定和分级规程5槽部转

发布时间:2022/10/11 15:27:57   

12规程5:槽部转子绕组试验规程

12.1概述

12.1.1试品定义

试品可以是实际电机、电机组件或者模型。本试验规程用槽部转子绕组作为试品,为本部分的规程5。

12.1.2试验规程

本热老化试验规程由若干周期组成。每一周期包含:

——热老化分周期;

——诊断分周期,包括按序进行的机械试验、潮湿试验和电压试验。

12.2试品

12.2.1试品结构

经验表明对于散绕电枢(直流电机转子),在绝缘结构评定中体现绕线转子所要求特性的最适当的试品是转子本身。所以,试品应是安装于转子槽内的实际绕组或绕组的一部分。

试品的制造过程中,通常绝缘配置、绕组线圈排列以及树脂或浸渍处理应遵循正常电枢制造工艺。连接方式应允许对匝间、线圈间和对地进行介电检查试验或绝缘状态检查,以获取最多的数据通常按照匝间、线圈间和对地的顺序进行试验,为此,连接方式可不同于正常生产实际情况。对于换向器电机,建议每一线圈的首端和尾端连接至同一换向器,制备的绕组不能作为电机绕组来运转,但线圈间可互相隔离以允许进行测量。为了进行测试,也可以采用隔离匝间或线圈间的其他连接方式。应记录采用的连接方式。

换向器的设计和材料对于试品是很重要的。试验目的仅是评定电枢绕组绝缘,因此最好排除换向器的影响。为此,绕组和换向器可采用不同的冷却方式,从而具有不同的温升。因此绕组与换向器选用材料的热性能可以不同。对于这种情况,可使用代替换向器的固定装置以用于线圈端接线与测试。

如果试验目的是评定绕组与换向器的整体,通常需要对换向器进行改动,特别是小型试品。以确保有效的测试及有用的数据。换向器的裸铜及换向片间、换向片与连接点或对地之间的距离很短,这些都是换向器设计与功能固有特点,在过电压试验中会引起闪络或绝缘燃烧。为缓和这种情况,在施加电压之前,可擦去或吹干换向器上过多的潮气,也可将换向器表面和裸露导线的连接包封起来。

12.2.2试样数目

每种绝缘结构,每个老化温度点应至少对10个试样进行试验。一个转子可能含有多种绝缘结构,每种绝缘结构都应互相隔离且作出标记。最好每个温度点对几个转子进行测试,且每个转子含有不同的绝缘结构。

12.2.3质量保证试验

在首次热老化分周期试验之前,应进行下列质量保证试验:

——试品的外观检查;

——按IEC-1进行耐电压试验。

12.2.4初始诊断试验

在第一个热老化分周期试验开始之前,对每一个完整的试品进行第6章规定的诊断试验。

12.3热老化分周期

12.3.1热老化温度和分周期长度

应按5.2规定进行。

12.3.2加热方式

应采用5.3规定的热老化烘箱。

12.3.3热老化规程

热老化分周期开始时,把试品直接放入已加热的老化箱中,分周期结束时,应将试品直接从热老化箱中移至室温空气。

如果可能,试品在老化箱中应随机放置,见8.3.3。

12.4诊断分周期

12.4.1机械处理

通过使用能重复产生类似运行期间离心力的机械旋转转子或按实际电机工作制中的反转或采用持续1h的振动试验对转子试验装置施加机械应力。应记录所用的实际试验规程。

建议上述应力的严酷程度与预期的正常运行期间最大应力一致。

12.4.2潮湿处理

潮湿处理应至少持续48h。潮湿试验期间绕组上应产生可见潮气的凝露但不连成片。在潮湿暴露期间不施加电压。试品温度应接近室温,且在15℃-35℃范围内,应记录试品实际温度。参见附录C。

12.4.3电压试验

a)直流电机转子:

为了检查试样的状况以及测定何时达到试验寿命终点,在每个潮湿暴露之后应施加如表4中的电压。

只要基准结构和待评结构的试验电压均保持一致可以使用其他试验电压确定终点。应记录与表4中不同的试验电压。

依次对匝间、线圈间、对地施加10min的试验电压。在接近室温下电压应在试样仍暴露于潮湿时施加。最好在潮湿箱内施加电压。建议在试验线路中接入浪涌电压保护器,以消除意外的高压脉冲。

b)交流电机转子:

交流电机转子的耐电压试验程序及试验电压值尚在制定中。

12.4.4其他诊断试验应根据6.5进行其他诊断试验。

12.5分析、报告与分级

应按第7章规定进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908.html
------分隔线----------------------------